文章來源:醫藥云端工作室
第11批集采昨天(9月28日)報名結束了,距離10月21日報價開標已經不足一個月,刨除國慶8天長假及周末休假日,有效工作時間更是不足20天,你都準備好了嗎?
第11批國采B證數量占比為35%,報量規模為17億元,占比15%
B證是集采受人關注的一個群體,自從2019年12月1日修訂《藥品管理法》、實施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(MAH)已經快滿6年了。
這6年間,在MAH制度的推動下,藥品生產許可證B證這一類企業,自己僅持有藥品批件,而將生產委托給C證企業實現產證分離,因此,有B證就有C證,B證與C證相互依存,是醫藥行業的“并蒂蓮”。
從第7批開始,就有大量的B證企業出現在集采中,第十批集采,有118個中選品種來自B證企業,占385個中選產品的30%,在234家中選企業中,B證企業有90家,占38.5%。
第11批國采,報量的1011條記錄中,涉及委托生產的有354條記錄,占按廠牌報量總數的35%??倛罅恳幠?7.2億元,占總報量金額的15%。當然,這其中不完全是純B證企業,但B證企業盡管規模還算不上巨大,但企業數量在集采中占很大比重已經是不爭之事實。
第11批國采報量B證345家,而C證則有359家,兩證并不相等的背后,是一些企業存在多家委托生產的情況存在。
比如,南京方生和醫藥的達格列凈就分別委托以嶺萬洲國際制藥有限公司、江蘇利泰爾藥業有限公司生產;海思科醫藥集團委托海思科制藥(眉山)有限公司、西藏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。
市場銷量放大后,一家C證產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,就委托多家生產,這在政策上是允許的,同時也是MAH制度的精髓之一---合理規劃產能、與市場合理對接,正是市場經濟有效配置資源的體現。
第11批國采,B證報量的企業分布于22個省市區,C證分布在28個省市區。
盡管B/C兩證相互依存,但數量和分布不完全相同,B證顯得更加集中,而C證則分散一些。主要原因是B證是近幾年的新生事物,屬于行業的增量,而C證多半是存量的生產能力,分布于全國各地。成為CMO,是未來很多同質化競爭下各類老工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。
其中,浙江、江蘇兩省同時是BC兩證的大省,浙江B證報量的企業53家,江蘇49家,而C證則是浙江56家,江蘇52家,可見江浙兩地既是B證注冊的大省,同時也是承接全國來受托生產的C證大省。
當然,江浙兩省BC相互連同,本省申報批件,本省生產,得益于兩省的產業政策,還有活躍的醫藥資源---資金、技術和生產能力。
四川、山東、湖南三省B、C兩證都較為活躍,而廣東B證較多,但C證偏少,生產能力的釋放趕不上拿證的速度
除了江浙兩地外,廣東、四川、山東、湖南、海南也是此次第11批國采B證報量數量較多的省份,分別是38家、29家、21家、21家、20家。B證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、產業政策息息相關。
報量涉及C證受托生產數量較多的省份,則是四川、山東、湖南、河北、廣東,分別是44家、29家、20家、18家、18家。C證與當地歷史產能基礎、產業政策有密切關系。
上海:第11批集采報量的BC兩證數量乏善可陳
此外,我們也發現,上海作為國內藥品研發、投融資及產業活動較為密集而活躍的城市,在集采報量的BC兩證數量卻乏善可陳---報量的B/C證分別只有8/2家。
其實也好理解,上海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大都市,屬于資金、技術和人才密集的城市,醫藥產業也是如此。
國采主要針對的是過專利期的原研藥、仿制藥,前者,上海倒是有很多這樣的跨國企業和合資企業,但一般對集采并不積極;而后者---仿制藥并不是上海著力打造的產業,上海主要聚焦在創新藥、創新醫療器械領域,再加上上海開辦企業各項成本也高于其他省市,對于仿制藥的持證及承接生產,上海并沒有優勢。因此,第11批國采報量的B/C兩證在上海較少也就容易理解。
西部地區BC兩證數量稀疏,一些省區無BC證報量
第11批國采報量,不管是B證還是C證,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,外加河北、山東、四川等仿制藥基礎雄厚的省份。西部偏遠省份報量較少甚至沒有報量,與當地的醫藥工業呈正相關。新疆、內蒙古、山西、廣西、吉林無B證報量;而青海、新疆、寧夏均無B/C證涉及報量。
B證企業在集采中占比不容忽視,因此集采規則也不短迭代升級,與時俱進。
從第7批國采開始,采購政策就開始關注由MAH制度帶來的影響,考慮企業之間的關聯關系,其中包括A、B、C三證之間的委托、受托關系。
第11批集采規定,存在以下情形,涉及企業視為同一家申報企業:1)以下存在實控人為同一人或直接間接持股超過50%;2)工信部統計年報中確認的存在隸屬關系;3)企業間存在品種批件轉讓;4)存在境外企業與境內代理人關系;5)企業將品種委托其他企業生產,該受托生產企業與該品種其他申報企業存在上述1-4列明的關系(即,A或B委托的C,與其他企業A1/A2...或B1/B2......存在上述情況);6)申報同品種的不同企業委托同一家企業生產的情形(即A1/A2/A3企業.....都委托C生產)。
此外,在集采準入條件上,也做了要求。集采規則要求投標企業或其委托生產企業有2年以上同類劑型生產經驗,并且投標藥品的生產線通過藥品GMP符合性檢查,生產線2年內未發生違反GMP的情況。
上述種種規則的調整,旨在“穩臨床、保質量、防圍標、反內卷”,畢竟,此前幾批集采,都有一些企業因圍標、生產質量、供應問題收到聯采辦的處罰,而此次第11批集采,從年初開始,就一步一步小心謹慎推進,確保集采運行順利,創造更大的成果。
免責聲明 本文系轉載,僅做分享之用,不代表平臺觀點。圖片、文章、字體版權等均屬于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告知,我們會及時處理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zE6EZg9C5g2xPDD2npKSQ?scene=1
作者:點蒼鶴